- 旃荼女謗
- 佛言往昔有佛, 名盡勝如來。 會中有兩種比丘, 一名無勝, 一名常歡。 時波羅柰城有大愛長者婦, 名善幻。 兩種比丘往來其家, 以為檀越。 無勝比丘為斷漏故, 供養無乏。 常歡比丘結使未除, 供養微薄。 常歡比丘興嫉妒心, 誹謗無勝與善幻通, 不以道法供養, 乃恩愛耳。 時常歡者, 則我身是。 善幻婦者, 今旃荼是(旃荼亦名旃沙)。 我時謗無勝, 故受諸苦報, 今雖得佛, 由此餘殃, 我為外道比丘王臣說法之時, 卻被多舌童女, 繫盂起腹, 來至我前, 謗曰: 沙門何以不說家事?乃說他事。 今汝自樂, 不知我苦。 汝先共我通, 使我有身, 今當臨月。 事須酥油以養小兒, 盡當給我, 爾時眾會皆低頭默然。 時釋提桓因化作一鼠, 入其衣裹, 嚙盂繫斷, 忽然落地。 眾等見已, 皆大歡喜。 (旃荼, 梵語具云旃荼羅, 華言嚴幟, 又云屠者。 謂惡業自嚴行時, 搖鈴持竹為標幟也。 梵語檀, 華言施。 言檀越者, 華梵兼舉耳。 謂能行施, 則超越貧窮之海也。 斷漏者, 言斷生死之漏也。 結使者, 即惑業也。 梵語釋提桓因, 華言能天主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